馬會知多少

馬會青少年足球發展
字型

學校教練 >
焦點活動

從體能、心智和人際層面,激發青少年潛能,培養自強不息的處世態度。

粉嶺禮賢會中學 校務員兼教練 前甲組腳打造新一代球星

29/02/2016 20:00

職業足球員退役,有人選擇另創事業新一頁,亦有人選擇繼續與足球同行,前甲組足球員吳志安 (安叔) 可說是魚與熊掌,兩者兼得。他既是粉嶺禮賢會中學的校務員,亦是學校足球隊教練,抱著「讓更多年青人愛上足球」的精神,為球壇培育新人。

年過50的安叔,有個小肚腩,身手也不復當年。惟教波時見他全神貫注,不但觀察操練的每個細節,更悉心指導個別球員,修正技術上的謬誤;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仍流露出專業球員的風範。

原來安叔早於1974年開始踢青年聯賽,16歲入選香港青年軍,18歲加盟流浪足球會,成為職業學徒,逐步被提升上甲組,同期的著名球星有胡國雄、尹志強、鍾楚維等,「我踢了兩年流浪,球隊降落乙組時便改投加山及東昇,直至22歲因要幫助打理家族生意而離開足球圈,共做了四年甲組球員。」

數年前公司生意轉差,安叔轉行當水電技工,但對足球仍念念不忘。後見禮賢會中學聘請懂得維修水電的校務員,「我在見工時提議可以同時教足球,於是校長就讓我兼任教練。」離開球場多年,安叔仍對足球有團不能熄滅的「火」。

  • 訓練開始前,奧拜恩教練和一眾粉嶺禮賢會中學的球員作出詳細的講解,就連兩位教練吳志安﹝中﹞和黃祖基﹝右﹞也聽得入神。
  • 粉嶺禮賢會中學女子足球隊技術雖然幼嫩,但是論及鬥志和態度卻絲毫不遜於男子足球隊成員。

回顧球壇那些年 傳承足球熱愛

回顧昔日球壇,安叔指60至80年代,香港足球興旺,稍有賣點的賽事都有不少球迷入場,「可能當年沒那麼多玩意,普羅大眾喜歡睇波,當時又多球星,整個足球圈都非常蓬勃。到90年代商業贊助減少,電視又增加轉播其他國家的足球賽,「入場觀眾下降,球會收入減少,本地足球漸漸失去吸引力,加入球圈的年輕人也減少」。安叔認為,要本地足球得以傳承,一定要從少教起,在中學教波正可把他對足球的熱愛,薪火相傳。」

訓練要有趣 傳承足球熱愛 

安叔坦言,「我實在很喜歡足球,很想讓更多人認識、熱愛足球這運動,更希望香港年靑人可以代代相傳,延續下去」。他認為這輩青年人對待足球的態度與昔日不同,「我們以前專注踢波,比較刻苦耐勞。新世代卻怕悶,所以訓練要有趣味性。」安叔希望從賽馬會學界足球發展計劃學到掌握足球趣味和以團隊為先的訓練模式,再傳授予同學。

粉嶺禮賢會中學的男子足球隊成立於1999年,今季共有48名球員。多年來,球隊成績彪炳,上學年在學界男子乙組奪得亞軍,之前一年更加是冠軍球隊。女子足球隊則於2014年成立,現時雖只有9名隊員,但鬥志十足,「她們球技仍很幼嫩,雖然明知實力不如人,但比賽時仍會很有鬥志,不會輕易放棄」。奧拜恩亦指,一班女隊員在訓練初期表現較被動,但之後愈來愈有信心,其中一位更成為當日的「星級球員」(STARPLAYER),「她在技術、心理質素、社交技巧等各方面都表現出領袖的風範。」他讚揚安叔積極參與訓練,而且有豐富的足球知識,「任何時候都與球員談論足球,用經驗使球員信任他的能力。」

另一位教練黃祖基(黃Sir)在奧拜恩眼中是一個引導型的教練,與球員關係融洽。他笑言自己的缺點是在比賽時是一個緊張大師,會不斷指揮球員,「但OB(奧拜恩)卻提醒了我不應如此緊張,反而要多讚賞球員做得好的地方」。

 

記者、攝影:王斯瑩

 

焦點活動

焦點活動

多元化活動引領學校教練和球員享受快樂足球

參與學校名單

參與學校名單

歷屆參與學校名單

精華相簿

精華相簿

捕捉學校教練活動精彩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