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知多少

字型

賽馬會安寧頌調查顯示 公眾接納於社區接受寧養

11/01/2016

面對晚期病患,安寧照顧不但為病人提供醫療上的支援,亦包括情緒及心理上的照顧,以提升他們晚年的生活質素。去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一億三千一百萬港元,結合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五間非政府機構及公私營醫療機構的跨界別力量,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安寧頌」計劃,於社區安老院舍及病人家中試行提供綜合安寧照顧服務,以及為相關人員提供培訓及加強公眾教育。

為了解市民對於在社區推行安寧照顧的認識、態度及取向,「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委託了港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了「香港安寧照顧服務社區調查」。今天(十一月一日),「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項目總監暨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陳麗雲教授及副教授周燕雯博士公佈調查結果。

馬會多年來積極應對人口急速老化帶來的挑戰,「長者安老」亦是馬會的三大策略範疇之一。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於記者會上表示:「馬會希望透過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增加市民對社區安寧照顧服務的認識及了解,讓他們有充份準備下為自己及家人作出合適的臨終護理選擇,從容面對善別善終。」

調查於今年一至三月進行,以電話隨機抽樣訪問了一千六百名十八歲以上的香港市民。結果顯示,超過五成二受訪者願意談論生死,只有不足一成人表示感到不自在,可見公眾普遍接受談論死亡及相關的安寧服務議題。

面對人生的最後旅程,八成四受訪者認為應該由自己決定安寧照顧的安排,而非由醫生、家人或其他人決定;超過七成的被訪者更表示,在決定接受安寧照顧及選擇離世地方前,會先與家人討論。市民亦接納在醫院以外的社區推行安寧照顧,選擇在社福機構及安老院舍接受安寧服務的受訪者為百分之七十二,期望在家中接受有關服務的有百分之五十四,而百分之二十三的受訪者更希望將來能在家中離世。

調查同時顯示,當要求受訪者列出安寧照顧服務的重要元素,最多人提及的包括心理輔導/ 支援及心靈照顧,以上兩項均與心理社交相關,顯示市民認為醫療照顧與社會關懷對晚期病人及其家屬同樣重要。

黃小姐八十九歲的父親患有心臟衰竭及初期認知障礙症,並選擇在家寧養。與父親同住的她肩負起照顧責任,難免感到孤單。自從四個月前參與了「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合作夥伴聖雅各福群會的「到戶娛樂家」義工每星期都會上門陪父親下棋聊天,情況因而有所改善。黃小姐表示:「我幾年前辭去工作,全職照顧爸爸,義工上門令我有機會外出輕鬆一下,減輕我的照顧壓力。爸爸最喜歡和義工下棋,每次他都很專注,不單心情好轉,亦因此與我有更多話題。」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預計可於三年內,惠及逾一千四百名晚期病患者。詳情可瀏覽:http://www.JCECC.hk。

附件:
附件「賽馬會安寧頌」計劃背景資料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馬會」)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區的非牟利企業。馬會透過其結合世界級賽馬、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以及慈善及社區貢獻的綜合營運模式,創造可觀的經濟及社會價值,並協助政府打擊非法賭博。二○一五/一六年度,馬會的慈善捐款達破紀錄的三十九億港元,並為政府庫房帶來二百零九億港元的歷年新高稅款。馬會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也是全球最大慈善公益機構之一。馬會致力追求全球卓越成就及回饋社會,與市民「同心同步同進 共創更好未來」。


圖 1: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馬會希望透過「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增加市民對社區安寧照顧服務的認識及了解,讓他們在充份知情下作出合適的臨終護理選擇,從容面對善別善終。


圖 2: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左三)、「賽馬會安寧頌」計劃項目總監暨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陳麗雲教授(右三)及副教授周燕雯博士(左二)、聖雅各福群會持續照顧經理鄒穎詩小姐(右一)、「到戶娛樂家」義工溫先生(左一)及照顧者黃小姐(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