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知多少

字型

「賽馬會童亮計劃」 支援基層幼童成長及長遠發展

01/26/2019

有研究指出,0至5歲是腦部發展的關鍵階段,全方位的教育、家庭及身心支援,有利幼童成長及長遠發展。惟基層家庭往往因資源匱乏,影響孩子的發展機會。有見及此,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2.25億港元,與香港大學、香港小童群益會和香港基督教服務處主導推行為期五年的「賽馬會童亮計劃」,結合醫護、教育和社福專業的跨界別支援,為基層幼童的成長發展打好基礎。

計劃於今天(1月26日)舉行首個「幼師專業發展研討會」,吸引逾300名教師和專業人士出席。為研討會主持開幕儀式的嘉賓包括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港大副校長(研究)賀子森教授、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及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陳健雄。

張亮表示: 「馬會希望藉著計劃,創造專業的跨界別協作模式,並連結主流服務,透過運用大數據技術確立客觀基準,如建立兒童發展指標、建構優質兒童教育環境標準等,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資料。馬會一直積極與跨界別合作和支持多個創新計劃,為不同階層及能力的學生,提供平等學習機會,以提升同學們的解難及抗逆能力,應對社會的挑戰。」

張建宗致辭時表示,每個兒童都有不同的性格、能力、興趣和發展步伐,必須及早識別他們的需要以提供相應的支援。本屆特區政府非常重視兒童的健康成長並制訂相關政策,包括在2020/21學年完結前,讓每所參加幼稚園計劃的幼稚園,都最少有一名教師完成教育局認可的基礎課程、由2018/19學年起,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恆常化,讓正在輪候資助學前服務有特殊需要的幼兒盡早在校內獲得所需的訓練;幼稚園教育計劃將師生比例由1:15改善至1:11,讓教師有更多空間參與專業協作活動、加強與家長溝通,及投放更多時間照顧學生需要。張建宗又感謝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及各專家、校長和教師對計劃的支持,為有需要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援,幫助他們邁向健康的發展。

在研討會上,計劃總監兼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醫生,亦分享了早前就參與學童的家庭、健康及教育各方面狀況進行的基線調查結果和計劃的初步數據。研究發現,於照顧孩子時,父母承受較多壓力,而祖父母的精神健康亦受影響。在健康方面,13%受訪兒童過重、整體肌肉發展及協調能力較差,口腔衞生和蛀牙情況亦令人關注。

針對以上問題,「賽馬會童亮計劃」會於天水圍和深水埗兩區的32間幼稚園試行,由教育心理學家、社工、語言治療師及醫護專業人員組成的跨界別專家團隊,為約6,000名幼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支援,為幼童的長遠發展作更好準備。其中包括舉辦工作坊,教授親子技巧及不同主題的健康講座等。計劃同時會為參與學校約190名教師提供專業訓練,包括舉辦以幼童不同發展階段為主題的工作坊,豐富教師的教學技巧。此外,專家團隊亦會為學校提供改善環境的建議和資源上的支援,並在社區設立體驗館,以提供多元化的支援。透過大數據技術,計劃將會建立兒童資料庫及確立客觀基準,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資料。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馬會」)成立於1884年,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世界級賽馬機構。馬會透過其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以及慈善及社區貢獻的獨特綜合營運模式,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並協助政府打擊非法賭博。2017/18年度,馬會透過各項博彩稅及利得稅,為政府庫房帶來破紀錄的226億港元收入,並向獎券基金撥款12億港元。另外,已審批慈善捐款達42億港元。馬會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也是香港主要僱主之一,其慈善信託基金位列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馬會將繼續與香港市民「同心同步同進 共創更好未來」。


圖 1: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表示,馬會希望藉著計劃,創造專業的跨界別協作模式,並連結主流服務,透過運用大數據技術確立客觀基準,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參考資料。


圖 2: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右二)、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中)、港大副校長(研究)賀子森教授(左二)、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右一)及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陳健雄(左一)為「賽馬會童亮計劃」的「幼師專業發展研討會」主持開幕儀式。


圖 3: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