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知多少

字型

由公益慈善研究院及馬會支持的「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在港正式啟動

09/16/2025

下稿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與公益慈善研究院共同發出

「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今天(9月16日)在香港正式啟動,冀透過「產業—學校—社區」協作模式,培養具備國家意識和全球視野的創新科技人才。項目重點活動之一是「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邀請享譽國際的內地專家為本地學生舉辦一系列公開專題講座及校園演講,分享國家重大建設成就、優秀傳統文化及前沿科技知識。項目亦積極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願景。

項目由公益慈善研究院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合共審批撥捐1億5,000萬港元 ,支持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宋基會」)主辦,香港青年協會(「青協」)作為策略夥伴。

啟動儀式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的錄影致辭揭開序幕。出席主禮嘉賓包括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沈蓓莉、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尹宗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兼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香港賽馬會副主席兼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及香港宋慶齡基金會創會會長胡曉明。

香港賽馬會副主席兼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表示,「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讓青年接觸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等前沿領域,有助培養具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創科人才,期望學生能從中汲取科技知識和文化智慧,激發志向,勇於創新,敢於追夢。

啟動禮後的「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吸引約300位學生到場。該系列講座已邀請六位內地頂尖專家,分别涵蓋人工智慧、航空航天與工程技術、海洋科學、新能源、歷史文化,以及中醫藥大健康等範疇,在港期間走進12所中學及3所大學,與數千名學生們直接交流。

項目於8月舉辦了兩場「祖國探索之旅」,近260名中學生分别到訪北京、上海和西安,親身見證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卓越成就,感受藝術與科技、歷史與現代交融的多元魅力。此外,「新時代築夢計劃 —— 科創志向探索」、「育師計劃」,以及「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暨未來科學日港區選拔」亦將陸續舉行,從多方面拓闊學生視野,培育探索興趣,並為教育界提供專業培訓。

為期三年的「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由宋基會透過強大資源網絡和教育研發優勢,為本港青年人提供內地最新創科機遇。青協則以其本地青年工作經驗,協助確保活動切合香港學生及社會需要。項目預計培育超過2,000名具民族自豪感的創新科技青年,並提升約500名資訊科技教師的教學能力。

一如其他由馬會捐助的慈善項目,馬會對「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把賽馬及有節制體育博彩收入,轉化成稅款、慈善捐款及就業機會,貢獻香港。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馬會」)成立於1884年,是致力建設更美好社會的世界級體育及娛樂機構。馬會透過其結合賽馬及馬場娛樂、會員會所、有節制體育博彩及獎券,以及慈善及社區貢獻的獨特綜合營運模式,創造經濟及社會價值,並協助香港特區政府打擊非法賭博。2024/25年度,馬會回饋社會共391億港元。當中包括透過各項博彩稅、利得稅及獎券基金撥款,向香港特區政府貢獻301億港元,以及已審批慈善捐款90億港元。馬會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也是香港主要僱主之一,其慈善信託基金是位居世界前列的慈善捐助機構。

公益慈善研究院
香港賽馬會及其慈善信託基金於 2023 年 9 月撥款 68 億港元(8.7億美元) 種子基金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研究院集「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於一身,以獨立營運模式為國家、亞洲以至全球的公益慈善事業作出貢獻。研究院立足東方,面向國際,致力與各基金會及公益慈善持份者等夥伴,在本地、區域和全球層面推廣公益慈善的領先思維,構建以亞洲為基地的交流平台,匯聚全球持份者,共襄善舉,普惠社群。


圖 1: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香港啟動禮上發表錄影致辭。


圖 2: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沈蓓莉(中)、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尹宗華(左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左二)、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兼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右二)、香港賽馬會副主席兼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右三)、香港青年協會總幹事徐小曼(左一)及香港宋慶齡基金會創會會長胡曉明(右一)出席「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香港啟動禮。


圖 3:
香港賽馬會副主席兼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席黃嘉純在「締造未來」青少年創新發展項目香港啟動禮上致辭。


圖 4:
啟動禮後的「給孩子們的大師講堂」,吸引到約300位學生到場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