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知多少

字型

「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 地區為本試點研究提高長者生活質素

05/20/2016

為積極應對香港人口急速老化所帶來的挑戰及機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超過一億港元推行「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協助構建香港成為一個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當中的全方位地區支援計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八大範疇框架,委託四間大學的老年學研究單位推行全港首次的基線研究,以了解現時社區的長者及年齡友善程度,為推動「齡活城市」的風氣及未來訂立行動方案提供基礎。

今日(五月二十日)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與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胡令芳教授、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副總監林一星教授及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馬學嘉博士公佈研究結果。

張先生說:「構建香港成為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是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其中一個策略發展方向。馬會相信,一個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不但能造福長輩,亦會惠及各年齡層人士。我們希望將長者角色從受眾轉為參與者,讓他們可以繼續服務社會,同時社會亦能從他們的經驗中有所得著。」

負責是次研究的四間學院包括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學活齡學院及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他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八大範疇,包括「社會參與」、「交通」、「尊重和社會包容」、「信息交流」、「室外空間和建築」、「公民參與和就業」、「社區與健康服務」,以及「房屋」,於首階段八個地區進行長者及年齡友善程度的基線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代表於新聞發佈會上指出,調查透過超過四千二百份問卷及進行相關聚焦小組,發現整體受訪者給予「社會參與」及「交通」高評分,分別有55.6%及53%,而「房屋」以及「社區與健康服務」,則是較需改善的項目,分別只有37.9%及37.7%受訪者給予高評分。比較四個由五十歲以下至八十歲或以上的年齡組別,年長者在「室外空間和建築」、「交通」、「房屋」、「公民參與和就業」,以及「社區與健康服務」五個範疇給予的分數較年輕人高。

是次研究亦訂立了三大建議行動方向,包括讓香港成為適合不同年齡人士生活的地方、鼓勵年長人士繼續投入社區,以及促進社會共融。展望未來,計劃團隊將會與區議會及社區人士共同合作,訂立三年期的行動方案及進度指標。馬會亦會提供撥款予各試點推行地區計劃。

馬會期望這個由下至上、地區為本的計劃,能夠持續完善社區的長者及年齡友善程度。為了加強宣傳及公眾教育工作,「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亦與香港電台第五台合作,透過第五台製作多元化的節目,宣揚積極晚年及長者和年齡友善的訊息。

馬會一直致力改善長者生活質素,過去十年在長者服務方面投放了逾十一億五千萬港元。馬會早前亦委託了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按照「全球長者生活關注指數」的計算方法,評估本地長者的生活質素,並建立「香港長者生活關注指數」,以客觀及可以互相比較的指標衡量本地老年人生活狀況,分析往後長者福祉的趨勢。按照「全球長者生活關注指數」的計算方法,香港長者的生活質素整體在九十七個經濟體系中排行第二十四。

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馬會」)成立於一八八四年,現已發展成為世界級賽馬機構,亦是全港最大慈善公益資助機構,以及亞洲區內最尊貴的高級會所之一。作為一家非牟利機構,馬會將收益撥捐予慈善及社區項目,二○一四/一五年度的慈善捐款達三十八億七千萬港元,單就過去十年,馬會已資助超過一千三百個項目。馬會同時亦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於二○一四/一五年度為政府庫房帶來二百億五千萬港元的歷年新高稅款。每年透過捐款及繳納稅項,將大約百分之七十的收入回饋社群,相比其他賽馬及/或體育博彩機構,馬會在這方面可算傲視同儕。馬會亦肩負社會企業責任,協助政府打擊非法賭博,致力提倡有節制博彩。馬會聘用超過二萬四千名全職及兼職員工,是香港主要僱主之一。一直以來,馬會致力追求全球卓越成就,並秉承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精神,與市民「同心同步同進 共創更好未來」。


圖 1: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表示,馬會相信一個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不但能造福長輩,亦會惠及各年齡層人士,因此希望將長者角色從受眾轉為參與者,讓他們可以繼續積極服務社會,社會亦能從他們的經驗中有所得著。


圖 2: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先生(左六)與慈善事務高級經理陳載英女士(右一)、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老年學研究所所長胡令芳教授(左五)及研究助理教授余浩欣博士(左一)、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副總監林一星教授(右六)、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總監莫家豪教授(右二)及兼任研究員馬學嘉博士(右四)、香港理工大學活齡學院研究主任區美蘭博士(左四)及「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大使。


圖 3:
馬會與四間老年學研究單位合作,撥款超過一億港元推行首階段的全港性計劃,構建香港成為一個齡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