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刊物《駿步人生》,透過人物訪問、專題報道、精闢對話等內容,希望做到知性與趣味並重,為讀者注入正能量。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去年在里約奧運重重跌了一跤、十月痛失恩師,但跌下,再爬起,她剛在亞洲錦標賽奪「三金一銀」,最近更第四度當選「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的「星中之星」獎項。她說,盡全力,團結一心,便是體育精神。不比賽或訓練的日子,她會化妝、搽指甲、買衫,最愛聽組合「農夫」的歌,藝人偶像是謝霆鋒。單車以外,有生活化的一面。
香港學生出名功課多、課堂壓力大,有教育界人士引入創新的教學模式,目的給學生及家長更多選擇,發掘學生的各種潛能。其中「飛翔教室」、「賽馬會小島學園體驗營」及把所有下午課堂撥作「動手學」「learning by doing」時段等計劃,都是希望打破傳統教育制度的框框,以創新思維教育下一代。
憑永不放棄的信念,乒乓「一哥」黃鎮廷由沙角邨的屋邨球枱,打到躋身個人最高世界排名第六,成為港隊男單歷來排名最高的乒乓球運動員。賽場上各項戰績,球場上教練及隊友的鼓勵,還有球場以外爸爸的啟蒙與媽媽的愛心湯水,都支撐了他的奮鬥之路。
大腸癌已經成為本港癌症的第二號殺手,跟乳癌、前列線癌並列本港最常見的癌症。為提高市民對大腸癌的認知,並鼓勵定期進行腸道檢查,馬會慈善信託基金2013年捐助中文大學賽馬會大腸癌教育中心,開展為期五年的大腸健康教育及大腸癌篩查計劃。早期大腸癌患者沒有明顯病徵,透過篩查計劃,可以及早找出隱患,提高治癒機會。
粵語片明星陳寶珠六十年代有首名曲《工廠妹萬歲》,描述當年女工生涯自得其樂的一面。六七十年代香港工業發展蓬勃,帶動經濟起飛,玩具、假髮、原子粒、紡織、塑膠品,是香港經濟支柱。工廠林立,一批又一批的年輕女工,憑一雙靈活的巧手,撐起家人的生活,同時貢獻香港經濟。
復活節期間馬會在沙田馬場及彭福公園再度舉辦年度大型社區盛事—「同心同步同樂日」,共有七十多項益智活動,圍繞「同樂齊學 燃亮創意」主題,目的激活想像、啟發創意。
今年有逾3,800名智障運動員及伴跑員一同參與「奔向共融—香港賽馬會特殊馬拉松」,人數再創新高。活動鼓勵大家動起來,同時宣揚傷健共融,讓智障人士發揮無限可能。
海馬標誌是否立即令你聯想起海洋公園?於1977年落成的海洋公園,由馬會支持興建及資助海洋公園早期營運,其後更捐助興建「香港賽馬會大熊貓園」。
柔力球、輕排球、地壺球、飛盤,都屬新興運動。馬會支持遊樂場協會於今年夏天開展兩個創意體育計劃,向十八區推廣運動風氣。
馬會贊助的「傑出學生選舉」今年踏入第36屆,選出在學術、體藝及社會服務等各方面有傑出表現的優秀學生。今年同時新增兩個獎項,即最佳進步獎及學校服務獎,冀從多方面表揚學生的努力。
香港藝術節今年踏入第四十五屆,其中「賽馬會本地菁英創作系列」之《世紀.香港》音樂會,通過史詩式音樂會,展現過去一百年香港的發展和文化。張寶華認為它沒迴避社會,沒迴避真實,香港經歷了的,在它裡面你都找到看到。
第25屆「法國五月藝術節」由《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展覽率先於四月開鑼,展出超過120件羅浮宮博物館的藏品,其中有23件展品更是獨家在港展出。本屆開幕音樂會-皇家晚間音樂會:《太陽王的誕生》,通過特別製作的投影,將觀眾帶入路易十四時期的巴洛克芭蕾舞劇音樂。
「MELODIA劇場體驗及外展社區藝術計劃」,將帶來突破傳統的音樂舞台劇,糅合文字、音樂、舞蹈、空中飛人、戲偶、形體戲劇及雜技元素。
馬會「港文化.港創意」計劃,今年來到富深厚傳統歷史文化背景的元朗及屯門區,發掘該區的圍村、傳統老店及歷史建築,了解其獨特的社區文化以及傳統習俗。